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4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34篇
财政金融   148篇
工业经济   116篇
计划管理   691篇
经济学   372篇
综合类   507篇
运输经济   18篇
旅游经济   81篇
贸易经济   389篇
农业经济   280篇
经济概况   33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256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何冲 《价值工程》2014,(17):325-326
领导职能从属于管理系统,领导职能的发挥对整个管理系统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领导者是否具备应有的素质就成为领导职能发挥的关键,进而影响和制约着整个管理系统。领导者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不断拓展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究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的结构类型和空间特征,分析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对重庆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促进乡村振兴具有指导意义。[方法]文章利用GIS技术定量分析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空间分布模型探究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聚集程度,利用地理联系率探析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与乡村旅游资源分布的配合度。采用回归模型从整体上对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与乡村振兴的关系进行分析,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不同经济发展区域关系进行研究,试图得到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与乡村振兴的辩证关系。[结果]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具有4种类型,农事体验类所占的比重最大,达到43.46%,乡村文化类所占比重最低为2.30%。乡村旅游空间布局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市4种乡村旅游类型在空间上的分布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都呈现集中分布, 4种类型的景点与人口和经济的配合度较高。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县级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均衡关系。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外,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仅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低度相关性,不同经济区相关系数差异较大。[结论]综合以上研究结果,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既受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表明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对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建议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拓展乡村旅游类型,提高乡村文化类景点的数量和比重,促进重庆市乡村旅游产业的均衡发展,实现不同经济区乡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3.
普惠型社会福利来自于对社会福利模式的最初划分。在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到"普惠型"转变的过程中,在学界和各级政府层面,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政策实践,我们都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普惠型社会福利从提出、引入到本土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人均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的情况下,构建怎样的社会福利发展模式并有效地付诸实践成为我国社会福利发展的突出问题。在建立覆盖城乡和全民共享的社会福利体系的背景下,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在中国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4.
王力 《价值工程》2014,(16):107-108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建筑业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企业之间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对此建筑企业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降低建筑工程的成本支出成为建筑企业发展与扩大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特点分析,探讨如何提高我国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措施,实现建筑工程的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55.
Over the past 30 years, China has fully exploited its advantage to steadily foster an innovation system for the biomedical indust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at is, ‘Government-guided, resource-integrated and long-term planning.’ The system originated from historically famous ‘863 program’ in the 1980s, evolved with a series of favourable policies in the different periods, and eventually has taken shape in the industrial clusters across the country. It features with a systematic and integrated R&D infrastructure (or public platform) at different levels. In this study, China’s biomedical innovation system will be examined and the leading role of Chinese authorities will be explor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iple Helix theory. As the ‘highland of innovation’, Shanghai case is highlighted with plentiful information gathered from primary sources in the involved agencies for the first time, including the Shanghai Biopharma Service Platform.  相似文献   
56.
城市公园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居民休憩、娱乐和活动的重要开敞空间,因此分析城市公园设施的利用情况以及利用者的行为特性,对于城市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上海市中山公园为例,通过对该公园利用情况的分析,了解到公园的利用者大多数为青年人和老年人,且利用者范围广,利用频率高,滞留时间也较长。同时运用数量化Ⅲ类和聚类分析方法,把城市公园利用者的行为特性分为郊游式利用型、日常利用型、临时利用型、约会利用型、幼儿同行利用型、健康注重型及非日常团体活动型7大类,分析了各类利用者行为特性的特点,为今后政府部门对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7.
[目的]通过对关中地区夏季雨日(量)进行分级研究,更深入地了解关中夏季降水变化特征及各级雨日(量)对关中夏季降水变化的贡献大小。[方法]利用1970~2013年关中地区44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检验,t-检验和GIS技术等方法对关中夏季不同等级雨日和雨量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关中多年平均夏季雨日空间分布均为西多东少,西北部塬区和山区丘陵多于平原,各等级雨日和对应雨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相似。(2)近44年关中夏季总雨日、小雨日(量)和大雨日(量)均呈减少趋势,夏季降雨总量、中雨日(量)和暴雨日(量)均呈增加趋势,但线性变化趋势均不显著。其中小雨日(量)和大雨日(量)分别在1989年和1985年发生突变性减少,中雨日(量)在1978年发生突变增加。(3)单站分析表明关中夏季总雨日除咸阳大部外多数呈负趋势,夏季降雨量除渭南大部外普遍为正趋势。其中大部分站点小雨日(量)和大雨日(量)为负趋势,减少显著的站点分布在宝鸡地区;中雨日(量)和暴雨日(量)普遍为正趋势。[结论]夏季总雨量的增加主要贡献者是中雨量增加,总雨日减少主要是小雨日减少引起。从长期趋势变化看,关中夏季降水强度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58.
以SC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1992年至2016年国内发表的与出境旅游有关的共752篇期刊论文进行综合研究。首先,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了我国出境旅游的发展特点,其次,归纳了我国出境旅游主要研究内容的六个方面,即出境旅游者、出境旅游市场、出境旅游消费特点、出境旅游的影响因素、出境旅游的贡献、出境旅游政策。最后,指出了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关注出境旅游新领域重视微观层面进行精细化研究。  相似文献   
59.
甘肃省耕地质量等别特征与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摸清甘肃省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地区差异,整体把握全省耕地质量状况,以期为耕地保护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文章基于Arc GIS 10.0软件,以2015年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县级数据和省级汇总数据为主,采用克里格空间插值法研究了省域范围内耕地质量的空间格局,采用对比研究法、分类统计法分析了全省、各市州及各区域的耕地质量状况。[结果](1)甘肃省存在4个中等质量耕地分布区域。自然质量等别、利用等别和经济等别下的中等质量等值区逐渐缩小:在陇南逐步向东南方向缩进,在河西走廊逐步由张掖向西北缩进,在兰州白银一带由带状区域缩小至零星区块;(2)全省耕地质量分布在8~15等,平均为13.1等,比全国耕地平均等别低3.1等;(3)各市(州)和各二级区耕地质量等别差异明显,中等地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地区,低等地集中在陇东和陇中地区。[结论]甘肃省耕地质量等别总体偏低,基于耕地质量的耕地保护策略值得决策部门进一步关注,应持续研究耕地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态势并在评价过程中考虑"土壤污染"因素。  相似文献   
60.
The U.S. retail industry has undergone dramatic changes, leading to the closing of brick-and-mortar retail stores on a large scale. Understanding perceived market competition among small retail businesses may help explain why certain businesses survive or fail in the altered retail environment.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small retail businesses' perceptions of competition within/outside the community, underlying reasons for their perceptions, and variations in perceptions by different business characteristics. Contrary to common expectations, we found that more than half of businesses interviewed were optimistic in the face of competition. Our data reveal two salient underlying reasons for pessimism and five for optimism. These perceptions tended to differ by operational locality (urban clusters vs. urban areas), business revenues, and innovativeness. Based on the findings, we developed propositions and a framework of small businesses' perceived competition and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We discussed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small retail businesses’ sustainable growth in the challenging retai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